許多成年人在社會打拼久了,經常深陷在工作和人際交往的氛圍裏,需要有很多紓解的空間,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。這個自我療愈的空間,就是“角落恢復”。而這種自我恢復方式,讓許多奔波於生活的人們,獲得了安撫和療愈。
人格心理學家利特爾教授對“角落恢復”進行了簡單的概述,這個角落是指想要回歸真實的自我時要去的地方。你安靜的享受發呆也好,看著行人來往也罷,甚至躺在地上放空自我都可以,自我恢復方式就是讓你卸下武裝,重新回歸本我。
心理學家提及的角落恢復,並不是單指某個具體的空間,它可能是你接觸到的某件舒心的物品,也可能是參與了某種活動,它沒有實際意義上的限定,總之能讓你的內心感覺到平和、安穩、無束縛,無顧慮的東西或空間,它就屬於“角落恢復”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這也就造就了多樣性的“角落恢復”,這些有趣的心靈庇護所,都讓大家得到了深度的休息,而這種自我恢復方式,反而能讓自己重新獲得更多的勇氣,直面生活的挑戰。
躲在衣櫃裏蜷縮身體,放空身體和五官,情緒也會逐漸平靜下來。而在陽臺上,靜靜的發呆哪里也不去,好似情緒都跟著down下來,內心是溫暖和平靜的。
內心感到焦慮,不安的時候,用被子將自己全部包裹起來,躲在被子裏深吸氣呼氣,消散焦慮和恐懼。
洗手間半封閉的私密環境裏獨處,關上門就好像與世隔絕般,得到暫時放鬆和喘息的機會。
到戶外和大自然親近是一種自我恢復方式,在自然裏漫步,大口地呼吸新鮮空氣,觀賞豐富的花草綠樹,遠離都市喧囂,可以徹底的放鬆下來,有助於平復焦慮,提升穩定的情緒。
在網路的虛擬空間裏尋找樹洞發洩內心苦悶,也是在角落恢复的自我恢復方式之一,分享音樂,圖片或文字,真實自由地表達自我內心的感受,找到療愈的力量。
飼養的愛寵成為自己的家人,有助於改善自己,治癒很多的不開心。
書是人的靈魂伴侶,通過寫作和閱讀,不僅能療愈內心,還可以重塑大腦,從寫作和閱讀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。
繪畫、彈琴、舞蹈、書法、音樂等藝術,有著獨有的療愈功能,讓大家在釋放負面情緒,重新獲得快樂,充實生活。
品嘗美食會讓大腦釋放內啡肽,滿足味蕾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,讓思緒都放鬆下來。
內省觀自在是角落恢复的一種自我恢復方式,通過內省去發現自己的問題,可以促進內心的成長和發展,是一種很高的境界。
與家人朋友們友好相處,會讓自己從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力量,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和幸福。
旅行與探險是心靈的體驗和洗禮,既能放鬆身心,釋放壓力,又能在旅途中感受生命,生活的力量,感受自由的美好。
有氧和無氧運動會加快身體的新晨代謝,促進血液循環,分泌出的多巴胺,能改善不良情緒,擁有好心情。
如果感覺身心疲憊,或許你哪里也不用去,睡一覺,吃一頓飯,鍛煉三十分鐘,或者看影視劇等等,這些都可以讓自己徹底的放鬆下來,慢慢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裏逐漸恢復精力。
由於個體的差異性原因,每個人的“角落恢复”也有許多不同,豐富的自我恢復方式,讓大家都找到了心靈契合點,以更好的狀態去享受生命,享受世界。
COPYRIGHT 2025 BLOGSPOTHK. ALL RIGHTS RESERVED. PRIVACY POLI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