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,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65歲以上的女性中,約有50%患有骨質疏鬆症,而男性則約有20%。這種疾病被稱為「無聲的殺手」,因為在骨折發生前往往沒有任何症狀。為了提高早期診斷率,香港政府推出了「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」計劃,旨在透過大規模篩檢,識別高風險族群並提供及時介入。
這項計劃的主要目標是降低因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發生率,特別是髖部骨折,這類骨折不僅醫療成本高昂,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。透過「政府骨質疏鬆檢查」,政府希望能夠提高公眾對骨質疏鬆的認識,並鼓勵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檢查。此外,這項計劃也強調了預防醫學的重要性,透過早期發現和治療,減少後續的醫療負擔。
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強度下降、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。由於早期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許多患者直到發生骨折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根據香港骨質疏鬆基金會的數據,每年約有5,000例髖部骨折與骨質疏鬆相關,其中20%的患者在一年內死亡,顯示其潛在的高風險性。
早期診斷是預防骨折的關鍵。透過「骨質疏鬆密度檢查」,可以準確測量骨密度,評估骨折風險。高風險族群包括:
對於這些族群來說,定期接受「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」至關重要,因為早期介入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風險,並改善生活品質。
香港政府提供的免費篩檢主要採用DXA(雙能量X光吸收儀)技術,這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骨密度檢測黃金標準。DXA檢查的原理是透過兩種不同能量的X光穿透骨骼,測量其吸收率,從而計算出骨密度。這種方法不僅準確度高,且輻射劑量極低,相當於日常環境中一天的自然輻射量。
檢查過程簡單且無痛,通常只需10-15分鐘。受檢者只需平躺在檢查台上,儀器會掃描腰椎和髖部這兩個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。根據掃描結果,醫生可以評估患者的骨密度狀況,並提供相應的建議。
「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」的最大優點在於其普及性和可及性。透過政府補貼,更多經濟弱勢族群也能接受檢查,從而提高整體診斷率。此外,這項計劃也有助於提升公眾對骨質疏鬆的認識,促進健康行為的改變。
然而,這項計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:
骨密度檢查的結果通常以T-score表示,這是一個與年輕健康成年人骨密度平均值相比的標準差數值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:
T-score範圍 | 診斷分類 |
---|---|
-1.0以上 | 正常 |
-1.0至-2.5 | 骨質流失 |
-2.5以下 | 骨質疏鬆 |
值得注意的是,T-score只是評估骨折風險的指標之一,還需結合其他臨床因素,如年齡、性別、骨折史等,才能做出全面評估。
若篩檢結果顯示異常,醫生會進一步評估骨折風險,並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。目前常用的藥物包括雙磷酸鹽類、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,這些藥物可以有效減緩骨質流失,降低骨折風險。
除了藥物治療,生活方式的調整也至關重要:
要提高「政府骨質疏鬆檢查」的效益,需要多管齊下:
「政府免費骨質疏鬆檢查」為早期診斷提供了重要機會,但這只是防治骨質疏鬆的第一步。更重要的是後續的定期追蹤和適當治療。公眾應建立正確觀念:骨質疏鬆是可防可治的疾病,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和持續管理。透過政府、醫療機構和個人的共同努力,我們可以有效降低骨質疏鬆帶來的健康負擔。
COPYRIGHT 2025 BLOGSPOTHK. ALL RIGHTS RESERVED. PRIVACY POLICY